序.日本剛柔流空手道
想寫空手道 blog 已有一段時間,但一直未有實行;趁著疫情有多一點空間,就決定開始偶爾寫一些多年來研習武道的歷程,或許偶爾也寫少許生活點滴吧,當成是回顧的一種。 生涯武道.武道求真;「理性.開明.精進」,是我一直堅持信守的武術精神。自從研習空手道,那種從內心對日本、沖繩、中國等武術歷史及知識的渴求有如身處 1960 年代旱災制水的香港。 在未正式學習 沖 縄上地流唐手道 前(網站連結:上地流国際唐手道協会香港支部),我首先跟隨剛柔流森田会譚雪坤師傅(附圖一、左方身穿西裝褸的先生)學習日本空手道。 為甚麼選擇空手道?因為年青喜打,同時希望學一些 Kata ,方便隨時隨地、不需借助工具即可眾樂樂或獨樂樂,到老年時仍可透過 Kata 磨鍊身手與技法。 那一天早上,我按著網友提供的資訊、一身熱血的走到剛柔流森田会大埔道場的門前,當時未懂禮節的我(應先聯絡並被允許才拜訪),在窗外看了看譚師傅在帶熱身運動,便敲門進去打招呼並道明來意。譚師傅很友善地讓我試上一課,我就排在最後一列跟隨做一些空手道的受及突的基本,也做了一些三戰立、四股立、貓足立的前後移動稽古,之後是挺 old school 的體能訓練,接著學習擊碎一及三戰 Kata ,再來就是約束組手,亦練習一點自由組手能用的攻防技巧,並與師兄進行自由組手作為當天課堂的終結。 小插曲:這邊的自由組手一般採用寸止或半接觸,但與坊間的有差異;大埔道場並不採用現代流行的彈跳步法及節奏,反之沿用近似半前屈立或更似國術低馬的雙弓步為下盤的移動(譚師傅亦教貓足組手,甚至懂得從後屈立去打),而留手程度以對方能夠承受就可以(舊時不佩戴護具,力度需要自行評估),会內也有部分啡黑帶會員喜好格鬥,會練習全接觸及 Kickboxing 式空手道(當時我亦學習西洋拳擊及泰拳),特別是每年一月一日清早在大清水的冬季集訓,會遇到來自其他道場的同門師兄弟。 (附圖二、與鯉魚門道場羅俊豪師兄組手) 另有幸得到黃大仙道場吳志鴻師兄指導實用性高的傳統技法。 當日大埔道場譚師傅安排了一位茶帶師兄與我進行自由組手,試探一番後,我搶先一記中段蹴技(李小龍式側踢),緊接一記上段蹴技(踵落),不久師兄迅速向我反擊兩記正拳(上段順突、中段逆突),再來就是拳腳往來的幾分鐘(沒有回合制的一直打下去)。下課後,心裡一陣興奮;這間...